北非,地中海沿岸,纳祖尔港。
随着最后一批身着便衣的锦衣卫特工,在确认了所有大明侨民和重要物资都已安全装船后,最后登上了“镇海”号护卫舰的舷梯。
汽笛长鸣,白浪翻涌。
那支曾经给陷入绝境的同胞,带来无限希望的撤侨舰队,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,缓缓驶离了这座北非港口。
而在他们的身后,那片古老的摩尔人土地,依旧在燃烧。
远处拉巴城方向腾起的黑烟,即便隔着数十海里依然清淅可见。虽然大明的人走了,但对于摩国的三千多万普通百姓来说,噩梦才刚刚开始。
帕斯德的叛军虽然为了平息国际怒火而释放了外国人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下了屠刀。相反,在确认外部干涉暂时解除后,他将所有的怒火和火力,都倾泻向了国内的保皇派军队和那些敢于反抗的平民。
内战,正在滑向更加血腥和失控的深渊。
饥荒、瘟疫、难民潮……这些战争的挛生兄弟,正狞笑着逼近这个国家。
三天后。
大洋彼岸,纽城,国际联盟总部大楼。
一场关于“摩国局势与人道主义危机”的安理会紧急特别会议,正在这里召开。
巨大的圆形会议厅内,各国代表西装革履,正襟危坐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焦灼、无奈以及某种心照不宣的冷漠。
每个人都知道摩国正在发生什么。
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难民试图穿越地中海逃往欧州,每天都有平民死于无差别的炮击。
但是,知道归知道,做不做事,那是另一回事。
米国代表席。
那位平日里趾高气扬的米国大使,此刻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。他一边听着同声传译里的惨状汇报,一边频繁地低头看着手中的手机。
对于现在的白府来说,摩国?那是什么地方?
现在是大选年的关键时刻!
就在昨天,最新的民调显示,朗斯特的支持率因为之前的“外交失利”和经济问题而出现了下滑,反对党正在疯狂攻击他的对外政策。
在这个节骨眼上,没有任何一个精明的米国政客愿意去趟北非的浑水。出兵?那意味着烧钱,意味着可能死人,意味着给反对党送子弹。
所以,当轮到米国发言时,大使只是推了推眼镜,用一种极其官方、极其标准、也极其空洞的语调说道:
“米利坚合众国对摩国当前的人道主义灾难深表关切。我们呼吁各方立即停火,回到谈判桌上来。我们支持国际联盟发挥斡旋作用,并将提供……嗯,五百万美元的帐篷和药品作为人道主义援助。”
说完,他便合上了文档夹。
没有制裁,没有维和部队,甚至连一句重话都没有。
这就是“世界警察”现在的态度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其他国家的代表也纷纷发言,大多是些“遗撼”、“呼吁”、“谴责”之类的。
大家都在踢皮球,都在等着别人先动。
高卢国代表席。
作为摩国的前宗主国,高卢国代表此刻如坐针毯。
其实,就在会议开始前,爱丽宫的玛科隆曾一度想要展现“欧洲雄主”的魄力,提议由高卢国牵头,组建一支欧联部队进入摩国平乱。
毕竟,摩国的动荡直接威胁到高卢国在地中海的利益,而且涌入的难民第一个冲击的就是高卢国。
但是,这个提议刚一抛出,就在议会遭到了迎头痛击。
“我们还要为非州流多少血?”
“财政赤字已经这么高了,还要去打仗?”
“这不关我们的事!”
反对党的议员们唾沫横飞,直接否决了总统的军事预算案。
所以,此刻的高卢代表,只能一脸憋屈地念着那份毫无营养的稿子:
“……高卢将密切关注局势发展,我们……我们将加强地中海的巡逻,防止难民偷渡……”
这就是现实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国际社会”。
在利益和选票面前,摩国人民的哀嚎,显得如此微不足道。
直到……
轮到大明王朝代表发言。
会议厅内的灯光,似乎在这一刻都聚焦到了那个年轻的大明驻国际联盟代表——张仪身上。
他身着深色的西装,与周围那些或是疲惫、或是敷衍、或是无奈的西方外交官不同,张仪的脸上,带着一种令人侧目的肃穆与威严。
他没有象其他人那样拿出一叠厚厚的讲稿,而是缓缓地,从怀中取出了一份黄色的卷轴。
那是一份由大明皇帝林北辰,亲自书写并盖上了玉玺的手令!
看到这一幕,原本有些嘈杂的会议厅,瞬间安静了下来。所有人都好奇地盯着那个卷轴,这是东方特有的仪式感,往往预示着要有大事发生。
张仪缓缓展开手令,目光扫过全场,声音洪亮,字正腔圆,通过同声传译,震动着每一个代表的耳膜:
“诸位。”
“既然大家都有心无力,既然大家都选择了作壁上观。”
“那么,这副担子,我大明王朝挑了!”
“轰——”
台下顿时一阵骚动。
张仪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,他看着手中的手令,朗声宣读道:
“奉大明皇帝陛下谕旨!”
“摩国之乱,生灵涂炭,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此非文明世界所应有之象,亦非负责任之大国所应视而不见之惨剧!”
“西方诸国,因私利而推诿;国际机构,因程序而迟缓。然,人命关天,刻不容缓!”
“我大明王朝,虽为新兴之国,却深知天下大同之理,亦有济世救民之志。”
“既然,无人愿管。”
“那,朕来管!”
读到这里,张仪抬起头,目光如电,直视着主席台上的秘书长,以及那位正在玩手机的米国大使。
“我代表大明政府,正式向国际联盟通报,并向全世界宣布:”
“鉴于摩国当前的人道主义灾难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,且该国合法政府已失去控制能力。”
“大明王朝,将不再局限于撤侨!”
“我们将……实质性介入!”
“目的只有一个——帮助摩国,尽快恢复和平!重建秩序!”
“为此,我皇陛下已下令:”
“第一,大明皇家海军‘崐仑’号航母战斗群,将不会返航,而是直接在摩国领海执行‘以战止战’的维和威慑任务!”
“第二,大明将向摩国提供不设上限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,并派遣医疗船和工兵部队,帮助当地人民重建家园!”
“第三,对于任何阻碍和平进程、屠杀平民的武装势力,大明军队将保留……雷霆打击的权力!”
“我们要让摩国的人民知道,被世界遗忘的时候,东方……还有一盏灯,为他们亮着!”
“发言完毕!”
静。
死一般的寂静。
整个国际联盟大会议厅,足足沉默了有半分钟。
所有人都被大明这番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霸气宣言给惊呆了!
这……这是要干什么?
这不就是……单方面武力干涉吗?
而且,还是在一个距离大明本土万里之遥的北非国家?
米国不敢干的事,他敢干?
高卢国干不成的事,他要干?
这大明皇帝,难道真的把自己当成了“地球球长”不成?!
“疯了……简直是疯了……”米国大使的手机滑落在桌上,他目定口呆地看着张仪,喃喃自语,“他们这是在玩火!这是在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!”
“可是……”旁边的一个非州小国代表,眼中却闪铄着异样的光芒,“……为什么我觉得,他说得……那么让人感动呢?”
是啊。
在这个充满了利益算计的国际舞台上。
在这个大家都习惯了“各人自扫门前雪”的冷漠时代。
突然站出来一个国家,对着全世界说:“这事儿没人管,我来管!这苦没人吃,我来吃!”
这是一种何等的英雄主义!
这是一种何等的担当!
不管大明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什么,为了练兵?为了地缘扩张?还是为了资源?,至少在这一刻,在道义的制高点上,大明已经将那些满嘴仁义道德、实则自私自利的西方列强,狠狠地踩在了脚下!
消息一出,全球舆论再次沸腾!
摩国国内。
那些躲在废墟中、绝望等待死亡的摩国百姓,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来自东方的声音。
他们不知道大明在哪里,也不知道林北辰是谁。
但他们听懂了一件事:有人来救他们了!
西方世界。
媒体一片哗然。
《纽城时报》惊呼:《新的世界警察诞生了?大明试图填补米国留下的权力真空!》
《费加罗报》酸溜溜地写道:《耻辱!北非的和平竟然需要一个亚洲国家来维护!》
而大明国内。
当这则消息传回,五千万国民更是热血沸腾!
“陛下威武!这就对了!咱大明不惹事,但也不怕事!路见不平一声吼!”
“这才叫大国风范!比那个只会发推的米国总统强一万倍!”
“虽然我知道打仗要花钱,但这次,我支持!为了那些无辜的孩子,这钱花得值!”
承天市,紫宸宫。
林北辰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,看着那个位于地中海咽喉的北非小国。
他的嘴角,勾起一抹深邃的笑容。
“陛下,您这步棋,走得险啊。”首相顾承钧站在一旁,既佩服又担忧,“跨洋远征,介入他国内战,这可是兵家大忌。一旦陷入泥潭……”
“朕知道。”林北辰转过身,目光坚定,“但这也是大明真正走向世界帝国的必经之路。”
“只有在别人的主场,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。”
“世界才会真正承认,你的王权。”
“至于泥潭?”
林北辰冷笑一声,看向窗外正午的烈阳。
“在绝对的力量面前,所有的泥潭,都会被蒸发。”
“传令萧远山,崐仑号,准备干活了!”
(章节错发了,重新上载)